首页拳学资料名家论拳韩竞辰 > 意拳正论

意拳正论(3)

作者:韩竞辰

整体的类型:
  (1)坚固型。许多人将整体的本质归结为肌肉的舒放与收缩产生力的生理作用原理,因而「松」、「紧」、「松紧转换」,就成了整与不整的衡量标准。如何是真松,如何是真紧,如何松紧转换,各说其是,但终不出在肌肉松紧上作文章,这样的整体,紧时必然是肌肉高强度收缩,形体自然形成铁板一块,号称是:「身板似牛,身如铁铸,肌肉若一」,孰不知已与意拳正道失之千里。此种整体感受,实为「拙力整体」。王芗斋先生提出「去拙取整」,去的正是这种「拙力整体」。
  这种「拙力整体」与应变力的运动性质成反比。只具有固体物质通过惯性作用,产生碰撞效果,如同有人提出用桩去撞人。肌肉收缩使形体的坚固性加强,而运动性能极大丧失,在整个的运动过程中,只能依靠不断地松紧转换来解决运动应变问题,形同抽搐的病人,一惊一炸。这种拙力整体应用,与意拳整体相悖。经研究将它定名为第二种传导方式,或称拙力整体传导方式。

  (2)连结性整体。这是一个局部化整体。现代体育训练多用此种方法提高运动效果。连接的原则,在于运动生理基础上的生理机能的连动性。当我们做一个具体动作时,需要哪几组器官组织参与,就将这些器官组织加强,连动性加强。例如:我们打出一个直拳,就需要蹬腿、摆胯、扭腰、摆肩等形成一组完整的动作。在传统武术中如出一辙,地面反作用于脚,至腿、至腰、至肩、至肘、至腕、至手,经典名句:「消息全凭后足蹬。」如此看来,东方西方没有什么分别。
  经研究我们将这种「连结性整体」,定名为:逐节传导式,或称:第一种传导方式。它是中华武术原始性结论,与意拳整体比较仍是片面、局部性整体。

  (3)意拳整体。前面分析介绍了连结性整体与坚固性整体都不是意拳所讲的整体。那么意拳的整体是什么呢?

  A、整体观念:何谓整体观念?用现代文字描述应是:以宏观与微观的协调统一为总原则,指导和规范一切运动意识活动与形态活动。所以王芗斋先生明确提出:「拳理、原则是谓拳」,正是揭示了拳术的本质与真谛。
  许多人将追求「整体力」作为意拳的整体表达,然而现实已经告诉我们此路不通。但时至今日,仍然还有许多人,抱着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观点不放,实在令人可惜。

  B、整体的实质:意拳整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自身每一细胞的活力,或者说是人体自身本有的运动条件。当人体每一细胞在协调统一运作时,所发出的整体综合效能,才是意拳整体的实质。这种整体综合效能,经研究将它定名为:核变传导式,或称:第三种传导方式。整个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充满分离与聚合的分解合成过程。这才是意拳的整体本质和整体形式。王芗斋先生将这种整体描述为:更以刚柔、虚实、动静、紧松同时起参互错综作用。

  拳术应用原则
  1、 空间占有率:
  「一尺之外,三尺之内」;「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反映了拳术应用空间,简单地讲就是手脚伸出所及的范围。一般而论,这个范围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生理因素之分。空间占有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运动的成效,必须加以研究。

  (1)守中:空间占有率强调「守中」的原则,「前合、后仰、左倾、右斜,拳之大病」。许多习拳者往往违反这个原则,想通过体位过伸来扩大自己的空间,这种作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极其危险的。
  守中,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守住中线或守住脊柱,,而是由诸多拳理原则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是共性原则的体现。当我们的躯干正直时,整体运动的共性原则才能够充分得以体现,否则将是片面、局部的行为表现。
  守中保证我们在每一时刻,都可以直接地向空间任一方位做动作,有效、迅速地占有空间,当我们躯干倾斜时,往往只能表达单一的原则,而无法表达诸多原则贯穿的共性原则,此时空间占有率必然趋向减小。在运动中,往往表现为顾此失彼,运动路线无形中拉长。

  (2)条件性占有与充塞性占有:一般人,大都是以自身为空间核心或中心,向空间引出无数条运动轨道,充塞整个空间,认为这样就是占有空间的理想模式。因而在拳术行为设计上,尽量地做到空间任一方位都有一个具体的攻防行为,这恰恰是导致拳术走向招式化的根本原因。这种模式,忽略了空间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间。在真实中,会碰到时间的问题,判断时间、反应时间、应变时间、实施时间等等。
  空间占有新概念,应是以自身运动条件完备、运动机制完善为运动基础,随时、随地、随机、随势地占有空间,「求诸己身,反向身外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意拳训练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过程。通过自我完善,获得最大空间占有的能力,形成「有感皆应」的最佳运动模式,从运动本质上占有空间。

  2、攻防意识
  (1)主动碰撞原则:拳术技击过程,就是一个瞬间碰撞过程。经过研究认为,作为一个习拳者来讲,对于碰撞过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势,不应消极

关于我们   |   美国加州   |   美国夏威夷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