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拳学资料新人新语 > 说“意念”

说“意念”

作者:任庆涛

“意念”二字的由来似乎还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在上上世纪乃至更早,古籍中只有一个“意”字。关于意,师父已经翻来覆去讲了很多,我这里先不讲,这里讲讲“意念”。意念是什么?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意念来自人的大脑,是大脑对人体感觉器官的感知内容的整理结果。当有针刺到我们身体时,身体的感觉器官(比如皮肤、神经等)会向大脑传递信号,大脑对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用语言和文字来形容,就是“疼”;以后凡是有这种针刺的感觉,大脑就把最终结论用“疼”来表示;“疼”最后被固定下来,就变成所谓“意念”;一说到“疼”,即使没有实际感觉到疼,身体也可以形成疼的感觉。
  意念可以反作用于身体。即使我没饿,但是“我想我饿了”,有了“饿”这个意念,身体一定可以吃饭,吃饱了还可以吃。不管我有没有病,但是我想我有病,身体一定可以有病。天寒地冻,我想我身体发热,身体一定可以发热。
  但是,且慢,上面讲的似乎还缺少了一个环节。当针刺到身体时,我们的反应是这样的吗?是我们的大脑在做出“疼”的结论之后,身体才反应的吗?实际情况是,当我们的皮肤感受到针的压迫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做出反应了。这就是感应关系。
  所以,意念的产生在于大脑的“事后”归纳功能,它不是自然真实的表达。用一个慢半拍的意念对作用于身体,形成身体的感受,再与人交手,不挨打才怪!
  下面再来说说韩氏意拳的“意”。对于“意”,师爷等意拳前辈大都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述,比如,“头顶如线系,双臂如羽翼,腰中如转机,双膝往上提”。生活中的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是这种描述现象的组合,却很少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照着这个现象的描述,按图索骥,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师父现在提出了大家都好理解的“状态”。对于武术,状态必然是竞技的状态。竞技的状态从哪里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区别开来。韩氏意拳的回答是,状态从恐惧中来。
  所以,传统武术中的“意”就是状态,“状态”是今天对传统的“意”的最好描述与解释。所以,那些将“意”归为“意念”、“意想”、“意指”的想法是根本不着边际的。不过,最近又发现一种新的说法:“心到意到”。这四个字从何而来,至今不得而知,似乎也没有确切的解释。以我愚见,这四个字的意思无非是:只要心里想到(注意不是大脑想),意念就能打到对方。把现代人熟悉的“大脑”换成了传统概念上的“心”,很迷惑人啊,但最终也改变不了意念操作的本质。
  韩氏意拳也讲过“心”,这里的心是“敬畏”之心,是我们自然的、天生的恐惧!佛教中的“不动心”,也是这个意思。有敬畏之心,即有敬畏之意,才有感应关系的建立;没有敬畏之心,自然的状态一辈子也别想得到!
  综上所述,韩氏意拳是一个很不简单的拳,也是很了不起的拳。它的了不起在于顺应时代的变化,利用现代人的知识体系来解释传统的拳的本质。韩氏意拳的原理原则是对传统的真正回归,韩氏意拳的练习方法是推陈出新。也正因为此,韩氏意拳是拳术的革命者,是现有拳术(包括其他意拳)的掘墓人。如果只是觉得师父单纯为了标新立异,才提出“韩氏意拳”四个字,那是不了解师父创立韩氏意拳的真正用意。想当年王先生提出“解除师徒制之商榷”,我想也主要是因为此吧。想必王先生也看到,那些当年拜师王先生的,不管练习多久,如果最终只是认为这个拳“不过如此”,还不如踢踢打打来得实在,那些人最终也算不上王先生的真正弟子。
关于我们   |   美国加州   |   美国夏威夷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