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拳学资料新人新语 > 说阴阳

说阴阳

作者:任庆涛

  阴阳学说源自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古时的人民从生活中,观察到各种对立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古人从中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故《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阴、阳两字的古义是背日和向日,自从阴阳上升到哲学概念后,“阴”成为一类事物的代名词,代表被动、阴暗、女性、夜间。“阳”也成为一类事物的代名词,代表主动、明亮、男性、日间。

  由此可知,阴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阴阳的认识对象是自然现象。阴阳反映了人类的认识局限,也就是人的自然局限性。举例来说,对于一个物体,人们看到左右,就看不到右面;看到上面,就看不到下面。如果人能透视,也就不存在阴阳了。

  由此可知,为什么现代科学和方舟子等人要否认阴阳的存在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一切事物在人眼面前变得毫无遮拦。随着现代科学的攻城略地,自然在节节败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是,阴阳说因此过时了吗?《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换句话讲,阴阳说到底,是一个东西。一味执着阴阳,永无休止;最终要抓住的是“一”。“一”就是整体,这个整体是局部组成的整体,探讨两方面的问题:局部在整体中如何表现;整体对局部的作用。

  《道德经》的出现,提出的阴阳的终极概念:“有”与“无”。能看到、摸到、到的为“有”;看不到、摸不到、不到的为“无”。老子讲的“无”到底是什么?这个“无”激起人们无限的兴趣。“有”是存在。“无”也是存在,只不过是不能通过单一感官感受到的存在,换句话讲,是全部感官——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等——都能感觉到的存在。再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感官,都无法完整感受;这种感受是全部感官感觉的总和。

  为了解释什么是“无”,我们以人的手臂为例,手臂有肌肉、骨骼,但是肌肉、骨骼本身还不是真正的手臂,真正的手臂得是有生命的、可以在有机运动的手臂,也就是说,手臂还必须有功能性。“无”的意思比较接近这种功能性。研究“无”,就是研究手臂的功能性,即肌肉、骨骼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这种运动感受到的是“无”,就是说手臂运动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我们每天都在运动手臂,但是很少有人去感觉手臂运动的感觉。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哲学是从“人”出发,这个“人”是指我们每个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每个人都一样,只是少有关注。因此才有 “百姓日用而不知”之叹。

  对比东西方,很有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最早探讨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即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我可以推想的是,古代西方人也一定看到了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一定也在想这现象的背后是什么,但是他们走的是对自然本原的探讨之路。于是,最早有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西方最终走上的是利用自然之路。

  而中国古人也看到了自然现象,也在探讨这些现象的发生原因,但是最后走上的却是对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探讨。中国人很少探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很少尝试揭开事物的黑盒子。例如,从自然界,中国人看到循环、消长。中国人得出的结论很简单:顺应。顺着自然的循环消长行事就没有错。

  那么怎样才是顺?天人合人,大自然与人是一体的,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现象也就是人的现象,于是有了天人感应之说。换句话说,你感受到什么?跟着感觉走,就是顺了。所以,才有了“乐天知命”的归结吧。

关于我们   |   美国加州   |   美国夏威夷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