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拳学资料名家论拳韩樵 > 见证意拳

见证意拳

作者:韩樵


  以往习武之人,只知一心向学,刻苦训练,唯恐功夫不及他人。每日一睁开眼,所想、所讲、所练不离一个“拳学”,绝少有人刻意地去记录拳学历史,保存资料,这种状况,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传统教学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讲、练为主,先生讲,学生、看,完、看完就是一个练,讲究一个“悟”字,老话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绝少有拿着书本,带着纸笔去学拳的人。
  我年事已高(九十五岁),感觉到很有必要将自己追随先生十五载(1931年--1946年),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希望对关注意拳历史的人,有所帮助。
  芗斋先生,自幼习练形意拳,天资聪颖勇于实践,曾三次出门,前两次失败返乡,第三次才立住脚,青年时期其技击已然名噪京津一带,其后以形意拳门人身份,游历武术界,技艺大进。
  二十年代末期,先生赴上海拜会形意门师兄钱砚堂先生,钱先生是郭云深先生的亲授第子,郭先生因命案发配,正遇钱先生之父(任知府)受理此案,因慕其名留在府中,教习钱先生,故未授牢狱之苦,后人传言郭老在狱中,悟得新法,纯属杜撰。钱先生对王先生之技艺,曾赋诗予以评价:“夫子之墙高万仍,唯君入室且登堂”。
  这段时期,王先生对自己练过的拳术实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讨与总结,祛除不实之学理,改进训练方法,逐步建立了独有的学术与训练体系大纲。在这个过程中,王先生与钱砚堂先生和吴翼翚先生(心意六合八法宗师)就拳学与拳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因而意拳学术的建立,钱、吴二位先生的参与功不可没。并由钱先生首先支持创立新拳种,有力助长了王先生创立意拳的决心。
  意拳的创立是在上海,在上海南京路先施公司后街牛庄路正式挂牌“意拳社”,公开授徒。
  对于这段意拳创立的历史了解,是因为钱先生是我(韩樵)学习中医推拿的授业老师,而且本人亲身经历过三位老人在一起讨论的情景。
  意拳的学理与训练方法,也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就拿桩法的改进来说,最初是受到了“一指禅”传统训练方法(易筋经)的启迪,形成“二十四式桩法”(在拙著《意拳学》中有具体介绍),后经先生“祛繁就简”,定为“浑元桩三式”为主要站桩形式。先生的锐意改革精神,非常人所能想象,首先革的是自己的命,随时会有新的观点与训练方法产生,从学者往往无法适应这种进展速度。
  钱先生曾笑谓:“你(指王先生)只能教天才,可世上又有多少天才让你教呢?”王先生回答:“宁缺勿滥”。就象握拳的拳架,最初是没有的,之所以有此改进,是为适应拳击规则而改进的,目的是为参加拳击比赛,起因是1932年王先生与上海银行家余鲁伯先生,订立协约,余先生出资,王先生倾囊传授,立志培养出拳术人才,从中国一路打到美国去,一为证明中国的拳术水平,二为国人争光。我(韩樵)很有幸为先生首选学员,同期入选的还有张恩桐师弟,张长信师兄(张师兄因其它原因,未能坚持一个月后自动退出),这次培训从32年至36年,因上海沦陷而终止。
  1935年至1937年期间,先生带我(韩樵)与张恩桐师弟返先生家乡河北深县继续深造,在此期间有卜恩傅师弟加入。曾有人言及深县训练时穿着拖鞋,抱着大公鸡,走摩擦步,此事纯属杜撰。先生是一个教学严谨之人,而且也是一个很注重仪表之人,如此颓废之相,早已将之赶出师门。
  先生在北京推广意拳是在四存学会名下,四存学会会长最初是齐振林先生,后换届由张玉蘅先生接任。先生推广意拳先是在大羊宜宾胡同,后迁金鱼胡同那家花园,再迁弓弦胡同。
  我(韩樵)是在46年离开先生赴上海行医。见先生最后一面,是在首届全运会时,我作为上海摔跤队领队兼医务监督身份参加。
  先生一生有两大感叹,一是上海培训协约未能完成,二是所创拳学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先生曾赋诗以表情怀:
  拳术别开一面新       筋存劲力骨存神
  静似伏豹腾空越       动似跤龙扶浪奔
  叱诧一声风雷动       打破藩篱有几人。
  几分骄傲,几分叹惜,又有几分期望。以上所述是我(韩樵)追随先生十五载,所了解和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希望对关注意拳历史的人,有所帮助。
关于我们   |   美国加州   |   美国夏威夷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