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意拳的本质是什么?
韩氏意拳作为拳,按照一般概念来说,练拳的目的无非就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从广义上来说这类概念并没有错,但概念只是概念,扪心自问:真地所有的拳都能达到防身健体的目的吗?现实中所谓练拳的出的洋相还不够多吗?任何问题的探讨只妄谈其概念现象而不去探求问题本身的实质都是毫无意义的。韩氏意拳探讨的不只是拳的本身,而是透过拳的这种特有的运动现象和方式去探讨自然生命运动的本质。回到以上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肯定地回答:社会生活环境中任何生命的自然运动运作机制都退化了,家猪斗不过野猪,同等条件的家狗也一定比不上野狗,人的机能退化也逃不出这种自然宿命。人类的不断强大是因为人类的智慧,能够不断发现探索自然事物的本质,引万物为己所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资源、科技、知识、经验的累积与共享以及社会职能分工的明细,却又让绝大多数人停留在知识的引用,技术的传授层面,在生活与劳动的奔波中无暇顾及自身生命的体验与感受。一般人只需要贯彻履行生活的方式和程序,而无需去探讨事物演化为什么会这样。许多时候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你只要这样做就行了。这种意识指令的思维行为习惯,几乎贯穿于所有人的生活空间,而这类意识思维暗示与指令却恰恰是自然生命机制本能运作的最大障碍。一旦触及生命自然本能问题,所有人身边几乎都没有经历体验者来印证感受,要么想象夸大自然本能的神奇,要么张冠李戴的以自身技能运动体验进行变相异说……为什么要说这一大堆看似与拳毫无关系的废话呢?目的其实很明确,那就是让每个接触韩氏意拳的人要从你过去对拳的一般认识中解脱出来,自然生命本能运动的能力不是因练而有,它只是自然本有。马擅跑是天性,鸟飞翔也是天成。而人的各种生命行为能力也都是本自圆满的。韩氏意拳的所有努力也就是启发每个人把自身本有的机体运动能力展示出来,所谓发挥“良知良能”。韩氏意拳的教学不会一开始教你什么功法,而后提出功法目的和要求,也不会教你什么招式去具体怎么运用。韩氏意拳是让每个人认识自己不自然的社会行为习性后,告诉你为什么你变得不自然了?人类的不自然的生活习性首先是从哪里发生变化的?人类既然已经不可能复归自然环境,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追寻体验返朴归真之路?韩氏意拳的教学是指明让每个人去走一条修行修真之路,是每个人去探讨自身生命体验之路,一步一个景地看清自身生命历程和人生标本杆。至于具体如何去体验、去感悟就很难展开说了,王芗斋先生也只能说“原理原则之谓拳”。韩氏意拳的领域里很难有“一点就通 、一说就懂”的天才。有志于此者,只有在一个践行经历者的引领下手把手地去感受、去体悟,然后把自己的一点一滴体认,去与老师印证,渐渐地让自己走上一条自修自悟之路。有感于此,顺便点一点下一个问题:
韩氏意拳的入门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不同于江湖门派规矩,去递个帖子,磕个头,送个礼就算列入门内了。甚至有的亲传弟子终其一生也为门外汉者比比皆是。孔子儒学集大成的传人也非其亲传弟子而是百多年后的孟子,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的道统也是命悬一线,一脉单传。韩氏意拳的本质也注定了其传承的艰难,所谓普及那就意味着它的消亡。但有缘者能窥其门墙,明其一二者也受用无穷。笔者经验,韩氏意拳入门必备条件:(1)一位好老师(一位真正的亲历者);(2)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初步的了解;(3)学生实实在在的潜心求学品质;(4)学者不要有太多的生活负担;(5)不要有急于求成的浮躁。就以上几点来说还只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条件,其他还涉及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环境都是与学拳息息相关的。当今的社会风尚重名利而轻仁义,求近功而失远谋,欲重德轻。一辈子遇上好老师难,得个好学生也实属不易。王芗斋先生在《论信条与规守》中,正把入门之规矩定得清清楚楚:尊师、敬长、重亲情、孝长、信义、仁受以及配以“恭、慎、意、切、和”五个秘诀。欲求韩氏意拳入门者切切不可对此漠视而过。当你今后把这些要求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你的整个身心也已经有了莫大的变化了。本人在这里通篇未提如何练习韩氏意拳,也未触及自身于拳的感受,只是漫无边际地说了一套空话,但如能对初学者提个醒,吾愿足矣。至于入门者有机会相互探讨自身实践感受时,笔者甘作孺牛,以求印证。